欢迎访问赣州市总工会网站! 今天是: 中华全国总工会 | 江西省总工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会头条

赣州这项工作上榜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发布日期:2025-10-09 09:28:00      来源: 赣州市总工会     作者:      字体:[ ]

赣州市总工会扎实开展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行动和非公企业及小三级工会建设三年部署行动,采取“点、线、面”结合挂图作战建会模式,创新推进非公企业建会入会。截至目前,全市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对象中,非公企业已组建工会组织5864个,组建率达86.55%,全市百人以上非公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部建会。

各县(市、区)总工会创新举措,涌现出一批典型经验做法。其中,赣县区总工会《借力网格员赋能非公企业建会新活力》在全国总工会2025年第三季度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中上榜。

图片
图片

《江西赣州赣县区总工会借力网格员赋能非公企业建会新活力》

一、案例概述

针对非公企业建会入会工作中存在的“触角难深入、底数难摸清、服务覆盖弱、群体散难聚”等问题,江西赣州赣县区总工会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通过常态化地毯式实地走访,精准排摸企业信息、高效沟通引导,切实打通非公企业建会入会“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了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双覆盖、双提升。

437866a17d159333ce58cbd734624b1c.png

12家104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入会仪式

二、针对问题

▲触角难深入,底数摸不清:非公企业数量多、分布散,变动快,传统手段难以准确掌握实情。

▲认知有偏差,顾虑打不开:部分企业对建会入会存在误解,担心建会增加成本、束缚管理,传统宣传难以有效引导。

▲群体散难聚,供需不匹配:群体流动大,建会率低,职工需求多元,传统服务难以精准响应。

三、主要做法

(一)大数据当引导员,破解底数摸不清。

▲部门数据绘地图:联动市场监管、民政、人社、税务等部门整合基础数据池,归集企业注册地址、成立时间、职工规模、行业类型等核心信息,通过数据融合与分析,精准生成“走访热力图”,为网格员提供可视化走访导航。

▲智能比对筛重点:将数据池与现有会员库比对,重点锁定职工超25人的企业,并按照优化的“走访路线图”上门,有效避免重复或遗漏走访,提升工作效率。

(二)走访联动破壁垒,破解顾虑打不开。

▲网格划片明责任:将全区划分为136个社区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员,由社区工会委员担任,明确巡查、核实、上报、处置工会事务的工作职责,组建起一支136人的网格员队伍。网格员经岗前培训后开展常态化走访,要求每周不少于3次、每月实现1轮全覆盖并更新信息。

▲三查三记摸实情:携带《企业信息核查表》核查好经营状态、考勤人数、场所环境;记录好企业顾虑(如成本增加、管理干预等)、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如技能提升、子女托管)、可利用资源(如会议室、职工活动场所),建立“一企一档”。

f7d261df8659127535ce44f29daab127.png

网格员上门走访核实情况了解需求

▲分类施策促建会:对有顾虑企业,用“建会后劳动纠纷下降30%”等实例增强说服力;对新业态群体,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开展集中走访动员提升入会意愿;对企业“关键人”,用“建会后职工流失率降低20%”等实效增强吸引力。上半年成功推动9家快递站点、28家企业建立工会。

▲创新模式扩覆盖:大力实施“楼宇工会、商圈工会、行业工会、联合工会”等多元建会模式,推动80余家小微企业、59家商户“抱团入会”,实现组织覆盖新突破。

(三)服务跟随走访走,破解供需不匹配。

▲能力培训提素能:不定期组织网格员开展群众工作方法、沟通技能技巧、服务流程规范、信息化工具使用及心理健康等培训,不断增强网格员的综合服务能力。

▲走访即是微服务:对走访收集的需求现场响应、即时对接,实现了现场登记预约职工技能培训需求、现场联系律师维权咨询、现场协助企业解决用工缺口等“边走访、边服务”。

154932cf3ff86f53f77b7b43f34e3179.png

新业态联合工会揭牌仪式

▲跟踪回访固成效:建立定期回访机制,持续跟踪并协调解决新问题,如权益维护、文化活动、食堂改善等。针对前期走访反映的外卖骑手用餐难、子女课后看护难等问题,推动落实了一系列“友好”举措:设立友好童心港湾,为新就业群体子女提供课后辅导;发展友好商户,为骑手提供6-9折消费优惠;开设友好食堂,为骑手提供8折就餐优惠等,用实实在在的服务举措增强归属感。

四、经验启示

▲数据赋能精准定位:通过部门数据共享,精准识别未建会企业,提升走访效率,避免资源浪费。

▲网格深耕有效推动:依托网格员掌握实情,采取关键人沟通、多样建会等方式,有效促进建会入会。

▲服务闭环激发活力:以需求为导向,以即时、精准的服务实效吸引,用回访巩固成效,实现建会成果可持续、工会运转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