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赣州市总工会网站! 今天是: 中华全国总工会 | 江西省总工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经验交流

关于纺织服装产业工人的调查与建议

发布日期:2019-11-05 10:57:32      来源:      作者:      字体:[ ]
  为把中央、省、市、县《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贯彻落实到实处,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创新发展,于都县总工会组成3个调查组,按照原划分的工作责任区,深入全县各纺织服装企业采取听、看、访、统(问卷调查)、商、导等调查方式,对全县纺织服装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

  一、存在的问题

  1.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少。据调查统计,于都县有纺织服装产业工人20多万,近三分之二在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务工,在本县范围内从业人员不足8万人,在工业园区务工的纺织服装工人不足3万人。返乡就业的大部分是组长、主管,这些人员大多是需要回家照顾家中子女读书的,还有年龄较大不想在外拼搏的,中青年工人返乡就业量少。中青年工人返乡就业少的主要原因,县城的工资和文化实施比沿海发达地区差,每月工资比沿海发达地区要少1500—2000元左右,沿海发达地区城市繁华和发展机会多。

  2.工人队伍不稳定。其原因是,一是园区纺织服装企业基础设施和文化娱乐实施建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如于都上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未完善,教育、医疗、住房、交通、文化等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留不住工人。二是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生代工人生长在新社会,没有体验到旧社会的生活,缺乏爱岗敬业精神,思想不稳定,在一个企业务工二、三个月就跳槽,影响了工人队伍的稳定。三是政府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大。有些工人对政府的政策不理解,认为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是政府建造的厂房租赁给招商企业,他们“拎包入住”,投入较少,怕外商企业钻政府优惠政策的空子,一旦政策变动或者生产经营不行,企业老板提包走人,工资向谁要,工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工人工作有担忧感,影响了工人队伍的稳定。

  3.工人技能水平不高。调查统计,当前工业园区纺织服装产业工人做简单车缝的多、做复杂时装的少,T 恤工人多、西装工人少,车缝工多,烫工少,钉珠工少,高技能工人少,影响了纺织服装发展。

  4.工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有的企业老板认为,老板与工人的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没有认识到工人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发展真正的动力。他们只知道砍柴,舍不得磨刀,只注重追求效益,忽视工人的培训与成长,只注重生产,忽视工人的文化、人文建设等,工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导致企业无生机和活力。

  5、政府对产业工人的重视还不够。当前政府只重视对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给予优惠政策,对一线的技能人才给予政策倾斜不够,未把一线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工作,目前仅仅还处于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岗前或就业培训,举办技能比赛等,没有对产业工人的培训、创业、技能提升、学历提升等形成系列的产业工人培养和成长机制和政策。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责时也各唱各调,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如高技能人才的认定,工会系统评选劳模、“五一”奖章,人社系统评选精英等,两者没有相互融洽,工会系统评定的先进享受不到政府高技能人才的优惠政策。

  6、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还不够。封建残留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认为一线工人是最低等的劳动力,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导致当代青年宁做“白领”,不做“蓝领”的就业观,因此大量初高中毕业生即使读了职业技术学校,也不愿当一线工人,出现了企业“用工荒”的现象。社会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宣传不够,树立典型不多,先进榜样激励机制不够等等,导致工人正能量不足,没有动力,没有价值追求。

  二、几点建议

  从纺织服装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一)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提升产业工人的政治素质

  1.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在产业企业中,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方式,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益。加大在产业中发展党员力度,把技术能手、青年专家、优秀工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工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产业工人先进性。

  2.突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教育,团结引领产业工人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产业工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加强法治教育,提高产业工人的大局意识、法律素养、诚信意识和健康意识,引导产业工人依法理性有序表达利益诉求,

  3.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适当增加产业工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及政府与工会联席(联系)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落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业务公开,落实工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二)强化培养体系建设,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

  1.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各职业学校精准对接县纺织服装首位产业和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发展,调整专业设置,加快培养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开展职业培训包工作试点,建立政府引导、企业或学校(机构)为开发主体、全社会推广应用的职业培训包制度。健全承接主体组织培训、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免费参加培训、政府按规定补贴、市场导向效果评价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机制,推动县各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工业园区与培训机构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2.统筹发展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覆盖广泛,形式多样,运行规范,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出台奖励政策,鼓励产业工人通过函授、自学等形式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培训,促进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纵面衔接连通,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与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统筹规范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探索建立现代产业工人培养培训新模式。

  3.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建立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在政府指导下,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各职业学校牵头开发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建立健全技能人才等级认定制度,并做好与职业资格制度的衔接,探索建立职业院校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出台奖励政策,鼓励产业工人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4.打造更多高技能人才。健全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以培养紧缺行业产业的技师、高级技师为重点,深入实施“技兴赣鄱”专项行动。鼓励产业工人参加世界、国家、省等各级技能大赛,对获得名次的给予物质奖励,享受高技能人才待遇。出台政府高技能人才扶持办法及认定文件,给予资金支持鼓励产业工人大胆创新,如建立工作室、进行发明研究、技术革新等,对县各职业学校和企业引进符合人才需求范围或紧缺专业的国内高技能人才,除执行《关于创新人才政策、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政策外,享受人才公寓免费居住等方面优先待遇。

  5.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改革企业人事管理和工人劳动管理相区分的双轨管理体制,打破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之间的界限,贯通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取得职业资格的技工院校毕业生,可参加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可直接审定为高级职称,取得工程技术类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认定为高级技师,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技工院校预备技师班、高级工班、中级工班毕业生在确定工资起点标准、职位晋升等方面分别按相当于本科、大专、中专学历落实相关待遇。把优秀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搭建产业工人职业成长平台。

  (三)强化保障措施落实,维护产业工人的合法权益

  1.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多举措鼓励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完善健全教育、住建、民政、卫生、国土、发改等部门配套政策,保障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子女、家人依法享受城镇公共服务。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着力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2.加强对企业收入分配的宏观指导。努力提高一线职工特别是技能人才的工资水平,使一线职工工资增长不低于本企业平均工资增长。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落实工资支付规定和最低工资制度,督促企业依法依规、按月足额支付工资,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加大查处,依法追究恶意欠薪企业的法律责任。监督企业依法为产业工人缴纳社会保险。加大对困难产业工人帮扶救助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多渠道互助互济工作。保护产业工人身体健康,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管理规章、操作规程,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职业卫生防治机构,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职业病危害防治能力。

  (四)强化宣传引领作用,弘扬“尊重劳动、崇尚先进”的社会氛围

  县主流媒体应运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对产业工人进行常态化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创作更多展现产业工人风采的文艺作品,让越来越多的优秀产业工人成为家喻户晓的“能人”、“名人”、“红人”,增强产业工人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依托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等公共文化阵地,积极开展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习惯。组织劳模和工匠进学校、进课堂,进企业、进班组,进机关、进社区,奏响“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主旋律,要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对产业工人的职业认同感,确保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


(于都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 邓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