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萍,女,汉族,1973年11月生,中共党员,现任河背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扎根社区工作二十多年,她是居民信赖的“铁娘子”,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真抓实干,将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推动河背街社区先后获评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省“五星级”幸福社区,连续四年蝉联赣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五星级示范站。
心系“一老一小”,筑起幸福家园
悠扬的合唱声从河背街社区“一老一小”幸福院飘出——退休教师和文体爱好者们正在排练。这幅温馨图景,正是社区书记杨华萍心系民生的写照。2020年当选社区党委书记后,她发现社区老龄化突出、留守儿童较多,为此,她牵头建起“一老一小”幸福院,组建文艺队、体育队,既满足了居民健身娱乐需求,更让老人和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家”的暖意。
为了让“老小”真正把这儿当“家”,杨华萍倾注巧思。挖掘社区老人才艺成立“文宣”队,老年人自学自编自排独唱、合唱、二胡独奏、采茶戏等各类节目40余个,让幸福院丝竹悠扬、笑声朗朗,孤寂晚年绽放为活力四射的“银发舞台”。每个周末,“童心港湾”准时点亮,志愿者化身“童伴妈妈”,开展学习辅导、健康安全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红色故事宣讲等文化活动,还会组织篮球、书法、画画、跳绳比赛等课外活动,孩子们洋溢着纯真欢笑。歌声与笑声交织,河背街幸福院,真正成了守护“夕阳”温暖、托举“朝阳”成长的幸福港湾。
危难“铁肩逆行”,守护千家安宁
“牺牲小家,为了大家”,这不仅是河背街社区党委书记杨华萍的信念,更是她危急时刻的真实写照。面对老城区房屋破旧、紧邻绵江河易涝的困境,特别是桥头巷一处年久失修的河塘缺口,每逢大雨,雨水倒灌、道路淹没,严重威胁居民安全。
收到反映后,杨华萍立即踏看勘察,确认风险巨大。她果断召集社区干部和居民,群策群力,迅速备齐材料。第二天清晨6点,她便带领20余名社区干部、志愿者和居民投入抢修,挥汗如雨奋战11小时,堵住了这个困扰多年的“危险缺口”,为居民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这份守护“大家”的钢铁意志,在2019年“7·14”和2022年“6·13”两次特大洪灾中,更得到淬炼。杨华萍凭借经验提前研判险情,第一时间上报并带领队伍冲向风雨最前线。滂沱大雨中,她挨家挨户拍门疾呼,争分夺秒组织疏散转移,成功将1000余名群众安置到安全地带。当浑身湿透、嗓音嘶哑的她完成艰巨任务时,自家却被洪水浸泡。然而,狂风暴雨挡不住她逆行的脚步,灾情催不垮她的斗志。洪水甫退,不顾重感冒未愈,她又马不停蹄投身清淤消杀、灾情统计和救助协调的一线,只为让居民早一刻安心归家。
在滔天洪流与民生难题面前,杨华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心系千家万户”的社区“当家人”。
当好“就业红娘”,助力居民增收
“别看她是女同志,干起工作那股劲儿,比男同志还利索!”在河背街社区,提起杨华萍,同事们无不竖起大拇指。无论是应急处突,还是为民解忧,这位“铁娘子”总是冲在最前面,用实干担当赢得居民信赖。
河背街社区中老年妇女居多,她们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承担着繁重家务,缺乏稳定收入来源,生活拮据。杨华萍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光靠救济不行,得让姐妹们有份家门口的营生!”她迅速行动起来,双管齐下:一方面,积极对接外部资源,成功承接了装花、插花、运动鞋配件加工等适合的手工活订单;另一方面,她四处奔走,请来刺绣、竹编等领域的能工巧匠,把“技能课堂”直接搬进社区。很快,社区活动室里,飞针走线的“绣娘”、巧手翻飞的“篾匠”多了起来。妇女们利用闲暇时间,在家门口就能凭手艺挣到“真金白银”,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不仅如此,杨华萍还主动当起了“就业红娘”。她深入了解辖区内待业居民的情况和需求,积极与周边经开区企业对接,精准推荐岗位。在她的努力下,已有20多名辖区居民在经开区企业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实现了“就业一人、幸福一家”。
杨华萍把根深深扎在河背街社区,将心紧紧系于民生冷暖。她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和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故事。她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生动诠释了“情为民所系”的如磐初心,这份为民情怀,如春风化雨,无声浸润着社区的每一寸土地,温暖着每一位居民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