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赣州市总工会网站! 今天是: 中华全国总工会 | 江西省总工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聚焦 > 新时代赣鄱先锋

【新时代赣鄱先锋】胡幼平:情法交融解千结 铁肩筑牢“第一防线”

发布日期:2025-08-27 15:02:20      来源: 赣州先锋微信公众号     作者:      字体:[ ]

胡幼平,男,汉族,1971年1月生,中共党员,于都县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股负责人。从事调解工作二十五年来,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指引,坚持“情、理、法”交融的工作思路,扎根基层、紧贴群众、立足本职,以高度的责任感用心用情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先后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调解室里气氛胶着。胡幼平刚送走一对因宅基地红了脸的邻居,手里的水杯刚端起,下一场关于赡养的纠纷当事人已等在门口。“胡主任就像上了发条,调解室的门槛都快被踏平了。”同事打趣道,语气里满是敬佩,“再棘手的‘死结’,到他手里总有办法捋出线头,当事人气冲冲来,心平气和走,是他的常态。”

走进于都县矛盾调解中心,胡幼平的办公桌被一摞摞卷宗“淹没”。随手翻开,调解笔录字迹铺满,法律条文旁注清晰,在疑难案件分析本上,不同颜色的笔迹交织——“情感裂痕深,要多疏导”“《民法典》第563条”“关键人:村东头老李”……桌角,那本翻旧了的《人民调解案例汇编》书页微微卷起,无声诉说着翻阅人的勤勉。

1999年参加工作的胡幼平,党龄近15年,是调解战线名副其实的“老兵”。从村头乡间到县矛调中心,几十载寒暑,他调解的足迹遍布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调解不是‘和稀泥’,不同的矛盾,得用不同的钥匙打开不同的‘心锁’。”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将专业法律素养与乡土人情智慧融为一体,摸索出一套“情、理、法”交融的工作法,让法治的刚性与调解的温度在基层同频共振,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于都的生动注解。他常说:“守好调解这‘第一道防线’,社会和谐的高塔才更稳固。”

啃下“硬骨头”:86户的房款纠纷攻坚战

2022年,一个涉及86户业主、总金额过亿的房屋纠纷“硬骨头”摆到胡幼平面前。赔付金额高达2343万元,业主情绪激动,群体性事件一触即发。“这案子,就像捧着一团火。”胡幼平回忆道,眼神依然凝重。

他迅速“拆弹”:第一步,化整为零,引导业主选出代表,建立有效沟通渠道。紧接着,他扎进项目现场,拿着卷尺丈量争议面积,对照图纸核查结构差异,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延误交房的每一个关键日期。为了厘清症结,他3次组织住建、法律专家召开“诸葛会”,把复杂的工程问题、合同条款掰开揉碎,梳理出延误日期、面积误差、结构差异等核心“堵点”。调解室里,他面对业主代表和开发商,用图纸和数据说话,把专业术语转化成大白话,一点一点消解双方的信息差和信任坚冰。

调解方案改了十几稿,红笔圈出的争议焦点旁,是他逐条写下的解决方案和风险评估。历时一年半的马拉松式沟通,78户业主最终在协议上签了字,4户引导进入法律程序,4户自行收房。一场可能引爆的风波,在他手中悄然平息。

这起案件,也成为他调解履历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调解员不光要‘遇事能解’,更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最大限度保障各方利益。”胡幼平说到。这样的案例在他工作里不算新鲜:参加调解20余年,主持纠纷超千件,成功率达98%以上;在他主持工作的县矛调中心,成功化解的各类重大疑难纠纷已超过700件,2020年,中心获评“全国模范调解委员会”;2023年10月,胡幼平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锻造“专家库”:“打铁佬”团队的智慧源泉

“调解这活,没有万能钥匙,靠的是集思广益。”胡幼平深知,面对日益复杂的纠纷,单打独斗力有不逮。他推动成立“打铁佬”调解专家库,吸纳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参与疑难问题处理,不断充实专业力量。这个不断壮大的“智囊团”,逐渐成为提升全县专业调解能力的关键力量。

“矛调工作调解的是矛盾纠纷,理顺的是民心民意,密切的是党群关系。”他微笑着说,语气里透着使命感。在胡幼平办公室,锦旗、荣誉证书、奖杯随处可见,“怀爱民之心办利民之事”、“尽职尽责情系百姓”……每一个称赞的背后,都是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融化坚冰的故事。青年干部向他请教秘诀,他说:“担当作为,不在豪言壮语中,而在啃硬骨头时的那股劲、解难题时的那份实干里。”

年过五旬,胡幼平依旧奔忙在调解一线,健康亮过红灯,家庭需要照料,但调解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胡幼平用行动证明:解开“千结”的方法,就藏在每一次用情用理的调解中。在守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上,这位“打铁佬”依然锤声铿锵,用心用情,打磨着每一份可能失和的棱角,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更多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