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赣州市总工会网站! 今天是: 中华全国总工会 | 江西省总工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聚焦 > 新时代赣鄱先锋

【新时代赣鄱先锋】廖亲亲:铭记使命践初心 一心为民显担当

发布日期:2025-08-27 15:06:01      来源: 赣州先锋微信公众号     作者:      字体:[ ]

廖亲亲,女,1989年5月出生,江西宁都人,2007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宁都县对坊乡坑塘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她是宁都县第十五届党代表、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赣州市第六届人大代表、江西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2021年当选为坑塘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村庄实现从“后进村”到“模范村”的蝶变,先后获评“省级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省级三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省级水生态文明村”、蝉联“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个人荣获“市级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宁都县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村民的难事,就是我的家事”

盛夏骄阳似火,对坊乡坑塘村的稻田里一片金黄,廖亲亲顶着烈日,来回穿梭于田间地头查看早稻收成,协调调度收割机械,并不时叮嘱村民注意晾晒储存,确保颗粒归仓。这一幕,正是廖亲亲扎根乡土、服务村民的日常缩影,也早已成为她的工作常态。

2017年,廖亲亲初任村妇联主席时,村民对她这个“年轻女干部”满是质疑。为改变村容脏乱差的现状,她带头拆除了自家两间附属房,动员妇女小组长挨家挨户宣传环境整治。短短几天,1200平方米危旧空心房全部拆除,村容焕然一新。为巩固成果,她总结提炼“666”网格化治理模式,通过搭建党群服务红阵地、共同富裕产业带等六大载体,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等六支队伍,提供政策宣传、矛盾调解、民生代办等六项服务,引导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如今,坑塘村家家户户家禽规范圈养、院落窗明几净,邻里矛盾不出村组便能化解,成为了对坊乡基层治理的示范样板。

“脚踩泥土,才能听见百姓心声”

“书记,我家菜地和老郭家的纠纷,您得管管!”村民刘应华和郭新发因一块菜地争执多年,几任村干部未能调解。廖亲亲上任后,三天两头往两家跑,一边拉家常一边讲道理:“远亲不如近邻,互相让一步,心就宽了。”最终,两家各退一步,菜地划界分明。事后,刘应华常端着擂茶到村部感谢:“亲亲书记把我们当家人,我们信她!”

为倾听民声,廖亲亲经常举办“屋场夜话”。没有主席台,没有发言稿,村民聚在院坝里畅所欲言。2023年雨季,村民反映河道淤塞导致稻田受淹,她连夜冒雨查看灾情,浑身湿透仍坚持制定河堤改造方案。经多方争取资金,1.2公里河道完成清淤加固,沿河300亩农田实现“旱能灌、涝能排”。

“以前种田靠天吃饭,现在亲亲书记让我们吃上了‘定心丸’!”村民郭新良竖起大拇指。

“党建红”引领“产业兴”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廖亲亲深谙此理。秉持着“让乡亲们腰包更鼓、日子过得更红火”的朴素情怀,廖亲亲始终将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她结合村里的资源禀赋,创新“支部+五联”机制,联合党员致富带头人建成5000亩脐橙产业示范带,创办脐橙种植实训基地,共开展技术培训46期,培育技术骨干28名,惠及1000余人次,带动42户村民年均增收1.6万元。“跟着廖书记干,技术不愁销路不愁!”村民郭小华从打零工到承包果园,年收入突破10万元。

近几年,她争取专项资金390万元,推动村主干道“白改黑”、修建休闲游园2处、改造农房立面12户,村庄面貌再升级。为破解留守老人养老难题,她筹建“孝老食堂”,提供平价餐食和送餐服务。“饭菜热乎又便宜,亲亲书记比亲闺女还贴心!”80岁的李奶奶赞不绝口。

面对贫困户就业难题,廖亲亲主动将自家2200亩脐橙园向村民开放,手把手教技术,吸纳20多名贫困户务工,户均年增收1.5万元。“廖书记不嫌我们笨,手把手教种果树,现在我家也盖起了新房!”脱贫户老郭感慨道。

“群众的笑脸,是最好的奖状”

在坑塘村,廖亲亲把村民家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随便指一户,亲亲可以把这家情况娓娓道来;往田头一站,哪个田块谁家的、栽的是什么,她都知道。”村民郭承梓说起廖亲亲连连夸赞。

“廖书记,下大雨了,快回家吧!”“不去看看,我不放心!”2024年汛期,廖亲亲冒雨巡查山体滑坡隐患,鞋跟断了便光脚走回村部。村民调侃她“不顾形象”,她却笑道:“为群众办事不丢脸!”

“人总要有点情怀,这样活着才有价值。”这是廖亲亲常挂嘴边的话。2025年,坑塘村村级考核实现“五连冠”,乡村振兴实绩稳居全县第一方阵。谈及未来,廖亲亲目光坚定:“我要让乡亲们住得更舒心、腰包更鼓、日子更红火!”

任职以来,廖亲亲以脚丈量民情,以心温暖民心,用实干诠释了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